3D列印風潮吹入文創界 藝術與科技的結合
上圖為台灣文創龍頭法藍瓷與史坦威名琴首次跨界合作,利用精密瓷器3D列印打造出的限量千萬名琴。採用精密陶瓷3D列印技術,法藍瓷史無前例地為陶瓷工藝品製作出精細的陶瓷螺帽,陶瓷螺帽不僅保有了既有瓷藝的「美觀」質感,也兼具耐壓及高硬度的「實用」特質,讓細緻瓷片與琴身的木材質完美結合。
3D列印帶動的傳統產業轉型不僅僅限於製造業、醫學、科技業,就連滿腹藝文氣息的瓷器也被這股風潮影響。早在10年前,已有廠商將3D列印技術與瓷器製作技術結合,經過多年測試製作,成功將傳統瓷器碰上3D列印技術產生的製程問題解決並加以運用。
3D列印如何與瓷器相輔相成
首先,先從原有的製作方式開始說起,瓷器製作方式因近期體驗活動盛行或受電影劇情影響,多數人可能會誤解瓷器皆由手拉胚一一製作而成,這種方式速度慢且無法維持產品一致性。量產的瓷器製作方式為注漿法,首先製造出模具,待模具乾燥後,利用幹石膏具有較好的快速吸水性這一特性,用泥料加入懸浮劑和水攪拌成泥漿(泥料在水中可以長時間均勻懸浮),注入模具內,石膏模具迅速吸收水分,在模具內壁,形成上下左右基本薄厚一致的胚體,控制好吸附時間,然後將沒有吸附在模具內壁上剩餘泥漿倒出,之後,待坯體收縮與模具內壁自動脫開,再打開模具取出成型的胚體;這種工藝出來的產品,基本可以保持一致性。
結合3D列印,可以使用電腦直接建立粗胚模型。優於傳統手雕部分,利用3D列印可隨時確認設計圖是否左右對稱、花紋細節部分是否一致。利用電腦技術,量產作品既無前後不一致之擔憂,也可依照需求尺寸大小彈性做更動。對於較精密的作品,手工製作既費時且費力,有了3D列印技術協助除了加快製作速度之外,並可在事前估算陶瓷於燒製前及燒製後變形的程度而調整設定。對於文創業,3D列印的出現絕對是利大於弊!
↓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舉辦陶藝雙年展,來自全球五大洲,總共21個國家的藝術師,齊聚在鶯歌陶博館,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就是來自比利時的「陶瓷3D列印機」,將電腦科技和傳統藝術結合,雙手不用碰到陶土也能做出完美的陶瓷作品。
影片出處【民視即時新聞】
首羿國際即將引進3D陶瓷列印機,各位走在時代最尖端的創客們敬請期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