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D列印穿越陸海空 引領新一波運輸風潮  

THOR.jpg

稱作『第三次工業革命』的3D列印已漸漸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究竟3D列印的魔力在哪呢? 相對於傳統製造方式,3D列印有三個主要優勢,包括複雜結構的快速製造、客製化、高附加價值產品。看準這三大主要優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各大產業龍頭紛紛投入大筆資源人力將自身產品結合3D列印趨勢,我們的食衣住行皆可嗅到3D列印風潮正席捲而來。

 

交通運輸工具對我們來說是極度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產業之一,你相信我們坐的船、搭的飛機、開的汽車有朝一日也會是3D列印的產品嗎?

 

3dpvehicle.jpg

在捷克,一名設計師Petr Chládek根據歐洲研究顯示,目前的汽車用戶中至少80%的日常繞行50公里,主要是工作往返需求,尤其是在布拉格,行車空間較狹小。因此,他發明了〝4eKolka〞,為提高交通效率而設計的,搭載了一塊高效能LiFePO4電池,續航里程約為200公里,最高時速約為55公里。不僅如此,連汽車內部的零件皆為3D列印所產。他認為對於未來的城市而言,靈活易用並且環保的小型電動車才是主流,而4ekolka正是這樣的車型。4eKolka已獲得布拉格政府並已開始進行測試,相信在未來4ekolka將會出現在歐洲的大街小巷內。

↓以下是4ekolka測試影片

 

日本汽車大廠-本田,當然也不會放過這次產業升級的機會! 本田與日本科技公司 Kabuku 合作開發的以3D列印技術製造的電動汽車。與捷克4eKolka相同,HONDA依然是定位在都市通勤車輛上。3D列印技術的應用大大縮短製作時程,製作一台電動汽車,僅需花費2個月的時間。因為採用可反覆充放電的鎂電池,體積縮小、成本較低,外加單人座的設定,對於「快遞人員」是相當方便執勤工具。

3dp car-honda.jpg

 

除了在陸地方面,海上交通也是許多設計師積極開發的領域。如在雪梨有一間專門製造船體模型的Bernco Models,設計師Bernard Dohnt打造出一艘1:72的鐵達尼號模型,此模型長達4米多,由超過150個全3D列印零件組成。不過,Dohnt希望能更精進,他計畫打造一艘1:24的鐵達尼模型,模型預計製作36英尺長,並配裝一個真正的蒸汽發動機,成品將會更快更便宜。相異於上一個模型,這個1:24的模型將結合3D列印及雷射切割機完成。這台模型預計可承受一名駕駛及兩名乘客,等於是一艘真正的小船。預計將於2017年完成,剛好是鐵達尼號沉沒第105周年。

3D船BERNCO-1.jpg

另外一個是中國的三亞思海創新機電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數控機床及專用機電設備的研發和製造,他們在2014年以當時大陸最大的FDM型3D印表機成功製作出一艘小船,並下水試航成功。長2米,寬0.8米,高0.3米,重量35公斤,採用尼龍樹脂材料,可搭乘兩個成年人。

3D列印船.jpg

陸海皆可看到3D列印產品,對於天空的飛行物,很多人疑慮3D列印可達到嗎? 是否有安全上的疑慮呢?

在今年的9月份,波音公司已與美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5.3 公尺長、1.7 公尺寬、0.46 公尺高的物件,ORNL 發布的公告稱這個物件「在長度上已經超過了一輛大型 SUV」。波音公司也宣告,將會用這台列印機生產下一代客機的機翼,3D 列印技術將會節省機翼生產的能源、時間、勞動力以及成本,利用傳統技術需花費30天的時間完成,而使用3D列印,只需要使用30小時,大大縮短時間成本。此款新型飛機將於2017年開始生產,於2020年完成交機。

boeing.jpg

3D列印在航空上的運用,在今年6月的德國柏林航空展也有真正的『3D列印成品』展出。AIRBUS展出了以3D列印製作的無人機『Thor』。3D打印飛機是螺旋槳無人機,「Thor」翼展及機身均長4米,重量只有21公斤,由大約50件3D打印組件合併而成,製作時間少於4周。除了電子零件、電池及機輪,飛機其他部分全以3D打印物料製成。經過試航後,工程師Guunar Haase表示,試航結果相當順利,未來3D技術更純熟時,將可大大縮短製造成本及時間。

3DP airplane.jpg

3DP airplane-1.jpg

3D列印技術讓人嘖嘖稱奇,科技始終來自於人心,只要有心去嘗試去創作,人人都有可能是下一個發明家!

 

  首羿國際與你一同與時俱進  

 

arrow
arrow

    soeasyma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